通俗来讲,35定焦买贵的、50定焦买便宜的,主要和这俩焦段的使用场景需求以及市场定位有关,分三点给你掰扯清楚:
1. 35mm更“挑”拍摄环境,贵的更实用
35mm视角接近“小广角”(比人眼略宽一点),适合拍人文街拍、环境人像、室内场景,需要离人很近拍,同时还要兼顾背景和人物。
比如拍街头时,你得走到路人面前按快门,这时候镜头的画质、虚化、抗畸变能力就很关键——便宜镜头可能边缘模糊、变形明显(比如人脸拍歪),贵的镜头能保证近距离拍摄也清晰、不变形。
另外,贵的35mm镜头通常光圈更大(比如f/1.4、f/1.2),暗光下拍照更亮,背景虚化更自然,适合复杂光线场景(比如夜景、室内)。
总结:35mm常用来“创作”,贵的镜头能帮你“精准还原所见”,适合对画质和氛围要求高的人(比如摄影师)。
2. 50mm更“万能”,便宜的足够用
50mm视角接近人眼,拍出来的画面最“自然”,适合日常记录、人像、静物,应用场景更广泛,但对镜头要求没那么苛刻。
比如拍家人、朋友,站在2-3米外按快门,便宜的50mm镜头(比如f/1.8)画质已经足够清晰,虚化也够用,日常发朋友圈、打印照片完全看不出差别。
而且50mm技术成熟,各大品牌都有几百块的入门款(比如佳能“小痰盂”、尼康50mm f/1.8),性价比极高,新手练手不心疼。
总结:50mm更像“日常工具”,便宜的就能满足90%的需求,没必要花冤枉钱。
3. 市场规律:35mm瞄准专业用户,50mm走量赚口碑
厂商策略:
35mm属于“小众但高需求”焦段,买它的人大多是玩摄影有一定经验的,愿意为“专业性能”买单,所以厂商会推出高价旗舰款(比如徕卡35mm、索尼GM 35mm),靠高利润赚钱。
50mm是“入门首选”,买的人多,厂商靠低价款(比如几百块的50mm f/1.8)吸引新手入坑,靠销量赚口碑,甚至靠机身+50mm套机拉低入门门槛。
举个栗子:
同样是35mm和50mm,佳能有卖1万多的RF35mm f/1.4(专业向),也有卖几百块的EF50mm f/1.8(入门向),就是这个道理。
最后划重点:
选35mm贵的:如果你常拍人文、纪实、环境人像,需要近距离拍摄+高画质,贵的镜头能让你“一步到位”,避免后期后悔。
选50mm便宜的:如果只是日常记录、练手,便宜的50mm完全够用,省下的钱不如多买几个滤镜或配件。
一句话总结:35mm“靠才华吃饭”(专业需求高),50mm“靠性价比下饭”(日常足够用),根据自己拍照的目的选就行~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