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螺因肉质鲜美、风味独特而深受喜爱,但并不是所有田螺都能放心吃。以下几类常见螺种,因易携带寄生虫、重金属或本身不宜食用,建议避免!
1. 福寿螺
为何不能吃?
高寄生虫风险:体内可携带肺吸虫、肝吸虫等病原体,若烹饪不彻底易感染。
生长于污染水域:野生采摘更易累积农药和重金属。
安全提醒: 只能选正规养殖、严格去内脏并高温煮熟,家常野采一律不宜。
2. 非正规引进的巨型非洲蜗牛
为何不能吃?
属外来入侵种,体内寄生虫种类更多,处理难度大。
多属观赏或防治对象。
安全提醒: 绝不要随意采食,市场上少有合法可售产品。
3. 河道 或 沼泽野生小螺
为何不能吃?
该类“宿主螺”是血吸虫(瘤型蚴)主要中间宿主,一旦携带血吸虫,食用风险极高。
个体微小,不易剖检,病原累积难以察觉。
安全提醒: 野外河道、沼泽采摘的螺类一律禁止食用,哪怕煮熟也难保证安全。
4. 污水边野采的田螺
为何不能吃?
污水、工业排放或农业化肥农药残留,螺体易富集有害重金属(铅、镉等)及化学物质。
处理不当即便高温烹煮,仍可能残留超标污染物。
安全提醒: 用餐最好选正规渠道、养殖池螺,野采不明来源的螺类坚决不碰。
美食小编说:
田螺美味,但安全更重要。 凡属野采、来自不明水源或非正规养殖的田螺,一律不宜食用;正规渠道购买、彻底去除内脏并高温烹煮、还要搭配充足蔬菜,才能既保证风味也守住健康底线。
美食小编提问:
你还知道哪些“看似常见却不能吃”的螺类?欢迎在评论区补充,让更多人少走弯路!
数字美食原创
2025年5月16日17:36:23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