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研發主題館於3月3日在台北國際工具機展(TIMTOS 2025)正式登場,工研院共展出21項高階工具機關鍵技術,並已成功導入國內工具機廠商及終端製造業者,其中,工研院與台灣光罩共同開發的「全球首創H型鋼構雷射銲接技術」,運用AI調控高能雷射的能量,不僅獲2025年國際愛迪生發明獎,更突破過去50年來長期使用電弧/灌鐵砂填料的銲接生產方式,將原本的產能提升五倍,大幅減少銲接時間及能源消耗,也省去了填料耗材及廢棄物處理。現已推動制定並通過國家CNS雷銲標準,於臺南柳營產業園區量產H型鋼構建材,總統賴清德現場參觀時更特別肯定此技術的產業應用。
工研院表示,本院長期提供業者從監控到優化完整的智慧製造方案,助攻產業邁向數位轉型與淨零製造。今年主題館所展示的技術有多項與廠商合作成果,像是突破傳統工法的「全球首創H型鋼構雷射銲接技術」,已和台灣光罩合作,此項技術已入圍國際愛迪生獎,獲得國際關注。高階五軸工具機結合AI技術所發展出的「AI高精度五軸工具機」,也協助業者常銘打入高階單車變速器代工供應鏈。另外,「全球領先之超高速力感測器」也已導入五軸工具機,成為高階配備,協助廠商切入航太零組件供應鏈。
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簡任技正張能凱表示,臺灣工具機產業長期以中小企業為主,資本與技術投資有限,經濟部產業技術司也為產業積極尋找解方。本次「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研發主題館」,匯集工研院、金屬中心及精密機械中心等,展示24項產業合作成果。今年較特別的是工研院與台灣光罩共同開發全球首創H型鋼構雷射銲接技術,突破50年來傳統使用灌鐵砂、熔化鐵砂的填料銲接方式生產H型鋼,翻轉產業生態。新技術改以高能量的雷射直接熔接兩塊H型鋼本體,具有「高產速」、「低碳排」兩大優勢,運用鋼構製程決策,生產速度可由20天縮減至3天,同時能提升產能五倍且可有效節能減碳80%。台灣光罩已於臺南柳營科學工業園區量產超過一千公噸H型鋼構建材。未來台灣光罩也將透過新創公司的設立,將此新工法與產品推向國際鋼構市場。
本次「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研發主題館」從中精選出工研院多項關鍵技術成果如下
智慧非破壞鑽針檢測,協助提升PCB產業品質與效率電路板加工用的鑽針品質檢測,傳統是以人力折斷鑽針,再透過超高倍顯微鏡觀察鍍膜厚度是否標準。工研院研發之「智慧非破壞鑽針檢測」採用AI智慧化分析技術結合機器視覺取像,具有兩大優勢,一、降低量測誤差:不需破壞鑽針即可預測其膜層厚度,將人工量測誤差率從5%減少至1%。二、更省時:減少人力需求與物料浪費,且大幅縮短40倍的檢測時間,從過去20分鐘縮短至30秒內即可完成,有效提升PCB產業檢測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