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天4次:月球表面接连出现神秘闪光,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?

3天4次:月球表面接连出现神秘闪光,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?

美国天文学家阿林·科洛特斯提出:月球闪光与放射性气体释放密切相关。

他在《伊卡洛斯》期刊发表论文指出,闪光最频繁的阿里斯塔克斯环形山等地,恰好是氡222气体(铀238衰变副产物)泄漏的活跃区。

当地球潮汐力使月表隆起或温度剧变时,地下岩石破裂,封闭的气体喷涌而出形成反光云,产生闪光。

科洛特斯通过分析阿波罗15号及月球勘探者号数据,发现气体排放区与闪光区的重合概率超过99.9%。

希腊学者在1985年观测到闪光多出现在月球昼夜明暗界线附近。此处温度可在短时间内从-100℃骤升至100℃以上,剧烈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破裂。

当岩石断裂时,内部封存的气体(如氦、氩)被激发发光,类似日光灯原理。阿波罗任务监测到的月震最高可达里氏5.5级,足以引发大规模岩石破裂。

有学者推测太阳耀斑发射的高能粒子流轰击月表矿物,可能激发荧光现象。

1963年开普勒环形山出现覆盖1万平方千米的红光时,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其时间与太阳耀斑爆发吻合。

但此假说争议较大——若成立,闪光频率应与太阳活动周期同步,实际观测数据却不符合这一规律。

通过统计撞击闪光频率,科学家可评估近地天体对地球的威胁等级。NELIOTA项目的数据已用于建立陨石尺寸、速度与撞击能量的关系模型。

气体泄漏相关的闪光暗示月球内部仍存在地质活动。2019年“嫦娥四号”在冯·卡门撞击坑检测到来自月幔的橄榄岩,就与氡气释放区域重叠。

若某些区域频繁发生气体喷发或月震,可能不适宜建设永久基地。阿尔忒弥斯计划已将这些现象纳入选址评估指标。

为捕捉转瞬即逝的闪光,新一代观测网络正在部署。西班牙塞维利亚的专用月球望远镜已实现每日监测。

中国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着陆月球南极,携带的月震仪可验证闪光与地质活动的关联。

NASA阿尔忒弥斯计划将在环月空间站安装自动闪光追踪系统,结合月面传感器实现三维定位。

2024年12月,当双子座流星雨划过天际时,全球天文学家再次将镜头对准月球,期待捕捉新的闪光。

而藤井大地的发现如同打开了一扇窗——38万公里外的那片荒凉世界,从未停止它的低语与闪烁。

从赫歇尔的困惑到阿姆斯特朗的惊叹,从气体泄漏的推测到陨石撞击的实证,人类对月球闪光的探索贯穿五个世纪。

当未来宇航员踏足氡气弥漫的阿里斯塔克斯环形山,或行走在陨石坑遍布的阴暗面时,这些转瞬即逝的光芒终将揭开面纱,讲述月球仍在“呼吸”的秘密。宇宙中最迷人的,永远是下一个待解的谜题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新买的移动硬盘分区教程(简单教你如何对新购买的移动硬盘进行分区)
小米7价格一览表 小米苏7售价
365bet体育投注网

小米7价格一览表 小米苏7售价

📅 07-09 👁️ 8798
【动物界全系列】蝉下目—蝉总科(二):寒蝉
365bet体育投注网

【动物界全系列】蝉下目—蝉总科(二):寒蝉

📅 10-09 👁️ 3707